|  
 
 
 ㈣比较研究法:可以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对整合课堂的教学效果和非整合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对长期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授课班级和非使用班级进行比较,来验证整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等。 
  实施步骤  
  ㈠准备阶段:2007年5月——2008年元月  
  ⒈参加东北师大教师培训,明确研究专题。  
  ⒉组建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⒊收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相关资料和信息,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的动态。 ⒋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进行摸底,分析信息技术在运用于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撰写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情况调查报告。  
  ⒌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⒍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  
  ㈡实施阶段:2008年2月——2009年元月  
  ⒈请专家做报告。内容为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研究动态,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论等。  
  ⒉以公开课的形式,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⒊利用“同课异构”的形式,对使用信息技术和不使用信息技术的课堂、同时使用信息技术但整合点不同的课堂,进行效果比较,研究有效整合的规律。每学期利用4—6节研究课,进行解剖研究。  
  ⒋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转变观念。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课标和教材,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设计不同的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教学程序,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等等。  
  ⒌在校园网上开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研究论谈,在全校范围内集思广益。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课堂效率。  
  ⒍每月定期开展课题组的交流活动,交流研究进展及研究心得。  
  ⒎适当组织课题组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及时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的动态,吸收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开拓思路。  
  ⒏适当组织学生活动,如计算机操作比赛等,提高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