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性研究:有效地进行英语作业的设计,一定能够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原则及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对英语课外作业的要求,强调了素质教育,即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都为新课程作业设计提供了具体而有力的依据。  
  1、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对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能使用以下学习方式:教师应紧紧围绕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的这两部分要求,精心安排设计新课程作业,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研究的原则  
  1、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的有效性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  
  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原则  
  4、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三)研究的意义  
  研究《中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旨在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英语学科作业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作业的实效性,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生长点,以期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对象、方法、过程和主要做法  
   (一)研究的目标  
  1、在实践的过程中摸索符合我校、本地学生的作业内容和形式,激发广大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自觉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2、实现作业的趣味性、层次性、多样化;实现动口作业与动手作业,独立作业与合作作业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3、认真批改、及时反馈,发现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个别辅导,使作业能真正体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