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并提高,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数学学习的基本观点。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通过小课题的深入研究,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让学生重视数学阅读,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真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出现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有一部分同学不积极主动,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说明这些学生对数学阅读存在畏难心理,缺乏自信心,没有克服困难的决心。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分析其原因是:  
   (1)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通过多次和学生交流、沟通,才知道学生们真不知道自己因什么而学习。多数学生和家长都认为这个年龄就该上高中,至于上高中的目的不清楚,更谈不到对未来的发展方向的设计。  
   (2)学生不知为何而学,导致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强,意志薄弱,在课堂上或是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不能积极对待,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自己,敷衍老师;觉得大千世界,到时总会有自己的位置,不必现在就想未来如何。  
   (3)学生数学基础非常薄弱,接受能力弱,所以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数学的兴致就可想而知;  
   (4)所带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动力,缺少热情,没有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更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2.学生不会阅读数学课本,对数学知识只是被动接受,不能通过阅读认真钻研、反复思考掌握所学知识。  
   要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的工作。需要我们认真、细致的逐步培养。经过商讨,我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①.继续鼓励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组内交流,组间质疑。  
   在正式讲课前,布置好课前预习,我们根据教材拟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指出阅读重点,要求学生复习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课本,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似乎理解状态下阅读教材,可使理解逐渐深化。  
   ②.继续引导学生阅读课堂练习,表达思维过程与结果;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咬文嚼字”,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搞清定理、法则、公式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毕业论文http://www.751com.cn/  ,先对“发现”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大概、整体的认识,然后才用定义的方式逐渐地把它们完善成严密的数学知识体系。要注意“暴露”思维过程,加强对概念误区的教学,使学生避免犯同类错误。即:突出概念“是什么?”和“如何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